平安电力,你我共同守护-东台报业网

平安电力,你我共同守护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10     日期:2021-03-15 10:12:51
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有赖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护。入春以来,随着建筑施工、植树、鸟类筑巢等活动频繁,电力设施面临各类“伤害”高发期。3月8日至12日,国网江苏电力开展了防外破、防鸟害专题宣传活动,通过鸟害异物隐患专项治理、电力设施保护集中宣传等工作,形成全社会依法护电的共识和合力。延伸宣传

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有赖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护。入春以来,随着建筑施工、植树、鸟类筑巢等活动频繁,电力设施面临各类“伤害”高发期。3月8日至12日,国网江苏电力开展了防外破、防鸟害专题宣传活动,通过鸟害异物隐患专项治理、电力设施保护集中宣传等工作,形成全社会依法护电的共识和合力。

延伸宣传窗口,提升护电意识

3月9日,常州地铁1号线一辆特殊的“电保号”专列引人注目。当天上午9点30分,来自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登上专列,向乘客发放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漫画,讲解春季放风筝注意事项等知识。

“与以往进乡镇、工地、公园等不同,今年,我们创新在公共场所的宣传方式,发挥城市地铁的窗口作用,设计打造了品牌专列,让市民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依法护电的意识,形成更广泛的社会传播效应。”常州供电公司安监部专职陈弘毅说。

“电保号”专列品牌由常州供电公司联合常州地铁打造。车厢内布置了与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的漫画、标语和海报,并融入了常州供电公司“常乐电”品牌服务形象“常乐乐”,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此外,在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点,该公司还在过道灯箱上投放了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广告,吸引来往市民关注。

 

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也融入了科技力量。“各位市民下午好,公园两侧有110千伏高压线路,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放风筝请远离高压线路。”3月7日下午,在宿迁九鼎健康生态体育公园内,宿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对线下放风筝的市民“喊话”劝说。

“《江苏省电力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架空电力导线两侧各300米范围内放飞风筝。”宿迁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员工徐瑞介绍。比起常规的宣传和警示手段,用无人机“喊话”覆盖区域更广、效率更高。当天,该公司利用搭载扩音器和摄像装置的无人机现场“喊话”,制止了多起线下放风筝行为。

3月8日至12日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周期间,国网江苏电力加强内外联动,联合地方教育、交通、传媒等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和防触电警示教育。各单位共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0余份,发送短信约20万条,微信、微博推送内容累计阅读量超9万次。

联合社会力量,防范外力破坏

3月9日,国网如皋市供电公司吴窑供电所台区经理陈波来到当地苗木交易市场,为市场管理员、同时也是群众护线员的周雪松送上100元奖励。就在4天前,周雪松发现了一起在线路下方用吊车装卸大型树木的违规作业,他当即制止并向供电所报告,避免了电力设施外破事件的发生。

动员群众共同参与护线,是防范外力破坏的有力途径。今年2月22日起,如皋市供电公司从全市14个镇区大中型苗木交易市场中,选拔了一批年轻、责任心强的市场管理员,作为供电公司的义务护线员。经过统一培训考试后,包括周雪松在内的首批32名护线员“持证上岗”。

为充分发挥护线员的作用,该公司建立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微信群,护线员每天向台区经理汇报巡查情况。对于及时报告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行为的,将按照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如皋市供电公司每年考评群众护线工作,对贡献突出个人和集体予以一定奖励。不到2周内,群众护线员已上报了6起外破隐患,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近年来,外力破坏已经成为全省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的最大主因。对此,国网江苏电力集中人防、技防、物防力量,排查治理输电通道周边环境隐患,健全属地护线网络,深化可视化、无人机手段应用,形成了一张全覆盖的“保护网”。

“城东新村正在维修道路,请相关部门注意。”3月10日,国网泰州市姜堰区供电公司收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发出的信息提示。经监控核实发现,某施工单位正在10千伏城东线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线下有大型特种车辆。8分钟后,供电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处理制止。

这样的处理效率,得益于政电信息壁垒的打通。2020年6月以来,姜堰区供电公司主动走访政府部门,促成电力设施保护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平台互通。

“借助这一政府平台,供电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接收到大型施工、交通事故等信息提醒,并利用覆盖城区的1100余处高清摄像头作为辅助判断,从而及时发现各类外破风险,变事后被动处置为事前主动防控。”姜堰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运维班班长孙为军介绍。

谋求多方共赢,治理树患鸟害

树患和鸟害,一直以来是威胁电力设施运行安全的痛点,也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如何找准最大公约数,谋求各方共赢,国网江苏电力各单位作出了有益探索。

3月10日,镇江新区供电服务中心与镇江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签订《配电线路通道树木清理协议》,建立了“树线矛盾”治理长效机制。

今年2月以来,镇江新区供电服务中心通过专项巡查,梳理了32处“树线矛盾”问题。该中心与政府部门主动对接,根据《江苏省电力条例》和《镇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就配电线路通道树木清理工作达成一致协议。

镇江新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孙新跃介绍,“我们双方建立了常态化对接机制,供电工作人员及时记录巡视中发现的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信息,并由专人每月反馈给城市管理部门,促请相关部门安排实施修剪,同时在每年4月、10月,结合电网检修计划开展专项树木清理,实现对‘树线矛盾’的联防联治。”

​ 

防治鸟害,难在精准。新技术的研究运用,打破了传统驱鸟手段的局限,为电力设施增添了一道防护屏障。

“你看这只大鸟,在距离杆塔10米开外,就转向飞走了。”3月11日,国网江苏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人员徐懿昭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观测激光驱鸟装置的应用成效。

这套装置利用激光对鸟类视觉的干预,不仅驱鸟效果又准又好,对鸟类也不会造成伤害。视频监测显示,自2020年该装置在洪泽湖湿地安装试用以来,至今在试点范围内未发现一起鸟类活动情况。

洪泽湖湿地栖居鸟类约20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鸟类在在杆塔横担或绝缘子挂点处筑巢、停留时有发生,其筑巢材料可能引起杆塔空气间隙击穿,影响线路安全运行。”徐懿昭说。针对传统驱鸟手段的不足,检修公司创新研制了激光驱鸟装置,并在500千伏堡安线461号杆塔上试点安装。

徐懿昭解释道,鸟类视觉极为敏感,尤其是对于特定波长的绿色激光。激光驱鸟装置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发出宽度3-10纳米、波长为532纳米的绿色激光,鸟类靠近时,犹如看到一根绿色“大棒”,从而飞离输电线路保护区域,寻找其他栖息地。

在防鸟害工作中,国网江苏电力重点加强特殊时段、特殊区段内的鸟类种类、活动范围、活动频次、杆塔鸟巢观测和记录,以精准制定鸟害防治策略。“我们还结合巡视、登杆检查,深化鸟害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降低鸟害跳闸风险。”该公司安监部应急保卫处处长张淼介绍。

活动开展以来,国网江苏电力累计处理鸟害隐患68处,整治彩钢瓦、塑料棚等异物隐患117处,修剪高树687株,全力确保春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