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也成了“李焕英”
春节期间,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映。台词“妈妈不仅仅是妈妈,她首先是她自己。”感动了众多观众,也感动了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值班员王婷。“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她翻出妈妈的旧照,追忆那个成为妈妈之前,同样是变电运维值班员的金慧菁“她自己”。

1980年12月,金慧菁(二排左七)从常州市技工学校毕业
第一张照片中,二排左七的金慧菁脸上还带着稚气。那是1980年12月,金慧菁从常州市技工学校电子专业毕业。80年代初,正是纺织等轻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同班的同学有的选择了纺织厂、无线电轻工、广播电台事业局。金慧菁在学校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供电局工作,和她一批共有14名同学分配到了变电运维岗位上。

1986年4月,金慧菁和同事在35千伏新闸变巡视主变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1986年4月,金慧菁和同事在35千伏新闸变巡视主变压器。
那时候的变电站都是有人值守,没有电脑集中监控,连保护装置都是晶体管组成的,光字牌告警全靠眼看,巡视全靠腿跑,倒闸操作全靠手动。每天,金慧菁要巡视变电站4次:起床后、上午10点、下午2点和晚上熄灯各一次,每次巡视大约需要1小时,检查全站设备外观、声响,抄录表计。
那时候的闸刀,没有电动机构,倒闸操作要一把力气,然而值班的女同志一点不输男同志。金慧菁先后在雕庄变、清凉变等多个女子变值过班,一人值守一个变电站,一人完成操作。

1990年5月,金慧菁在110千伏雕庄变填写倒闸操作任务票
第三张照片里的金慧菁温柔而不失干练,正在110千伏雕庄变填写倒闸操作任务票。由于经常进行手工开票,为了票面整洁美观,金慧菁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写1张硬笔字,坚持了多年后,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楷体字。那时是1990年,变电站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还全靠手写,后来革新为计算机填写。
随着微机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电站设备更新换代,变电运行迎来了变革。1996年,110千伏变电运行集控中心开始组建,常州市区13座110千伏变电站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真正的无人值班。1998年,金慧菁调到了集控中心工作。在新岗位上,金慧菁明显感觉到工作节奏变快,效率提高,刚参加工作时4个人才能值守1座变电站,而在集控中心,23个人就能完成13座变电站的巡视和操作。
2002年,集控中心单独成立监控班。2005年,金慧菁由变电站值班员成为了监控班监控员,再也不用跑现场巡视和倒闸操作了,但是金慧菁不时还会怀念当初在变电站值班的日子。
然而,每当金慧菁值班的时候,女儿王婷就有整整两天见不着妈妈。小时候,王婷特别不解妈妈为什么不能多陪伴自己,但也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王婷承担了很多家务,甚至学会了自己搬梯子爬到电表箱更换保险丝,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值班员的潜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婷渐渐明白,原来她童年失去的陪伴,妈妈都奉献给了工作,原来她现在拥有的光明,离不开妈妈的一份守护。

2019年6月,王婷在220千伏空港变开关室巡视设备
2009年7月,在母亲的影响下,王婷也走上了变电运维的岗位。如今已成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她,也曾经历过很多因为值班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的夜晚,切身体会到值班员的辛苦,更由衷地敬佩母亲当年的付出。
40年来,变电运维与当初已大有不同,但两代值班员的初心未改。(王婷、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