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混合运算”-东台报业网

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混合运算”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371     日期:2021-03-05 11:26:37
3月2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营销人员陈子豪打开营销管理系统,查看今年春节的填谷电力需求响应情况,对照响应负荷计算方式核准各企业有效响应量,为企业申请和发放电费补贴做准备。近年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在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等领域推进清洁能源消费、节能改造,与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合作,拓展电

3月2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营销人员陈子豪打开营销管理系统,查看今年春节的填谷电力需求响应情况,对照响应负荷计算方式核准各企业有效响应量,为企业申请和发放电费补贴做准备。

近年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在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等领域推进清洁能源消费、节能改造,与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合作,拓展电力数据资源应用和电能替代的广度,助力常州“碳中和”典范打造、城市能级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现代农业升级,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色节能“做减法” 助力 “碳中和”典范打造

2月12日,正月初一凌晨,中天钢铁集团各个车间非但“不歇气”,反而源源不断地从电网汲取“马力”,满负荷生产。

这是2021年常州春节期间填谷电力需求响应的一幕典型场景。春节休假,企业生产负荷下降,江苏地区充裕的清洁能源消纳困难。在省发改委统一组织下,国网江苏电力于2月12日至14日实施全省范围填谷电力需求响应。

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联合地方政府,组织发动填谷需求响应,积极走访用户,深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以市场化激励手段引导其提升电网低谷用电负荷。最终,共有40户独立电力客户参加响应,最大填谷响应量达到23.8万千瓦,促进消纳清洁能源142.8万千瓦时。

2018年以来,常州每年在春节和国庆期间开展电力填谷需求响应,累计促进清洁能源消纳780万千瓦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是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是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

1月4日,常州市行政中心谷电蓄热供热系统正式投运,与燃气供热相比节能63.84%,每年可节约用能成本135万元。此次节能改造的思路来自于公共机构“能耗感知一张网”上的数据分析。

2020年4月,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手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启动公共机构“能耗感知一张网”建设,通过安装远程信息化水表、电表、气表等智能终端,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综合分析、能效评价、定额管理。2020年12月,全国首个公共机构“能耗感知一张网”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常州全市1885家公共机构“上网”。

“‘能耗感知一张网’让节能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为制定节能政策和‘靶向’推进节能增效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邵玲说。

2021年,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计划在上述平台开发能效服务项目管理功能,建设能效技改项目库、咨询专家库、投资企业库,形成市场化能效业务一条龙服务,构建节能生态圈,助力常州打造“碳中和”典范。

“跨界”创新“做乘法”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3月,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录安洲岛绿树成荫,春意盎然。该开发区是常州唯一的临江版块,坐拥全市18公里主要岸线资源。可是曾经,这里“化工围江”,“散乱污”企业时有出现。

为确保铁腕治污,常州供电部门创新应用电力大数据,“跨界”联合生态环境部门针对污染企业名单,开展污染源企业的监测“画像”。“应用企业用电量、业扩报装、异常用电等数据信息,构建大数据分析监测模型,提高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副主任史伟介绍,该公司定期形成污染企业的行业分析、用电变化、工业行业排名等报告,助力生态环境部门跟进对污染企业的整改、腾退督促。“电力大数据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途径,推动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龙说。

在2020年12月1日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常州被中央点名表扬,指出“2016年以来,是常州市滨江化工园区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数量最多、解决问题力度最大的时期”。

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不停大胆探索,“跨界”合作,在长江航运创新推广电能替代。

江苏段是整个长江流域生态负荷最重的区域之一,90%以上水运采用燃油船,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排放仅次于燃煤发电厂和机动车辆。2020年5月,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货船在常州成功试航。该船由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与新能源船舶制造企业合作建设,采用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双电”驱动,预计年用电量为45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20.16吨,具备可观的环境效益。

货运船舶清洁能源替代不仅守护“绿水青山”,还带来“金山银山”。据测算,长三角地区10万艘运输船舶的电气化,可带动船舶设计、建造、充电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产值将超千亿元。

“随着电动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电池造价的逐步走低,电动船舶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持续做好配套电网建设,健全电动船舶充电服务网络,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亮说。

电气化提升“做加法” 赋能美丽乡村振兴

在常州金坛区指前镇,有一个全电数字化渔场,得到了全国水产养殖行业从业者的关注。借助常州金坛区供电公司建设的水产养殖在线监测物联网系统,渔场实现了塘口水质、用电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与上传。通过江苏能源云网平台或手机APP,客户可24小时监测塘口各项指标,掌握用能情况,还可科学自动投喂饲料等,实现“机器换人”精准养殖。

目前,常州金坛区供电公司以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为载体,完成金坛总面积5000余亩近9000个鱼塘设施的电气化改造,全年供电量超4000万千瓦时,帮助养殖户减少30%综合用能成本。

电气化改造不仅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添动力,还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动能。

2020年9月3日,全国内陆湖最大全电动商旅游船“山水绿源”号在溧阳天目湖正式下水启航。这是溧阳天目湖景区全电化改造的又一重要成果。2019年,溧阳供电公司服务溧阳天目湖建成了全国首家“智慧物联网全电化”5A级示范景区,并持续优化景区能源智慧分析管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向清洁节能转型升级。

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满足乡村旅游、农村民宿等多元用能需求,溧阳市供电公司有着良好的服务基础。该公司是全省首个开展供电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县级供电企业,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城乡供电服务同优、电能同质、管理同标的目标。

随着乡村电气化水平的提高,电动汽车蓬勃发展。2020年,溧阳市政府编制了《关于加快建设“电动溧阳”的实施意见》,出台全国最全面的电动汽车及储能产业扶持政策。

溧阳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协助参与“电动溧阳”实施意见编制,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加强溧阳地区充电设施相关电力基础网络建设、充电设施增容服务、电力保障等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