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作翅,打造新时代输电尖兵-东台报业网

科技作翅,打造新时代输电尖兵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544     日期:2021-01-26 16:34:40
1月18日,在无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柔性团队成员的操控下,无人机呼啸着横跨过锡溧运河,成功将牵引绳投送到河对岸36米高的110千伏铸鸿重工进线T1塔上。这是该公司首次自主运用无人机横跨运河展放110千伏导线,与传统放线方式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近年来,无锡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电

118日,在无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柔性团队成员的操控下,无人机呼啸着横跨过锡溧运河,成功将牵引绳投送到河对岸36米高的110千伏铸鸿重工进线T1塔上。这是该公司首次自主运用无人机横跨运河展放110千伏导线,与传统放线方式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近年来,无锡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与日俱增,原有输电线路日益老化加上新建线路不断增加,输电线路巡检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无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聚焦无人机巡检,于2020年初组建了一支柔性团队。团队现有成员12人,成立一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无人机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电力线路巡检盲点多、效率低等难点问题,正有力推动传统人力运检模式向精益化、智能化运检新模式的转型。

打造“敏学善行”团队

14日,团队成员张明晖在使用无人机进行线路巡检时汇报道:“220千伏惠垄线9#杆塔B相耐张线夹发热,疑似为接触不良引起。”负责人白雪松迅速答道:“马上使用无人机的红外测温镜头对发热部位再拍几张照片,并用可见光镜头对疑似有缺陷的耐张线夹进行多角度拍摄,便于分析缺陷原因。”无人机柔性团队的工作日常可见一斑。

2020年初,无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领导层下定决心,准备组建一支无人机柔性团队,作为先行者来“趟一趟”运检新模式这条河。中心运检四班副班长白雪松受命成为团队的负责人,他从中心原有的“智汇输电”青年学习型团队中开始挑选自己的队员,意在打造一支“敏学善行”学习型团队。

学会无人机不难,但如何将它应用到电力线路巡检中去,团队面对的是一片空白。白雪松一边带着队员四处取经,寻找无人机在运检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创新点,一边研究无人机运作机制,组织编写无人机巡检工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团队成员完成日常巡检工作之余,一有空就到培训基地进行无人机训练。聚焦实战练兵,团队逐渐承担起无锡地区输电线路本体的无人机精细化巡视、验收、重要交跨巡检及为紧急抢修提供方案依据等任务。

2020年,无人机柔性团队累计拍摄物理杆塔3800余基,照片16万余张,识别线路缺陷1600多处,完成了无锡地区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全部杆塔的精益化巡检及杆塔图像的建档工作,为运检工作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着重成熟飞手培养

“小赵,大胆飞行,但一定要注意无人机对杆塔的安全距离,拍照时调整好光圈,避免过度曝光。”在115日的实训中,团队成员张卓成正耐心地对团队新成员赵盛讲解道。

随着无人机应用到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巡检人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线路设备本体进行精益化检查,但飞手的技能水平是直接影响到无人机作业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线路巡检无人机的飞行因靠近高压线路且处于复杂电磁环境,极易引发危险,对飞手的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因而熟练飞手的稀缺成为当前制约无人机业务全面开展的难题。

在成立之初,团队就将培养成熟飞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严格的培养计划。定期培训、技术讲座、技能竞赛……理论与实践并重,团队把每一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将现场实训作为从基础操作培训到实际巡检作业之间的衔接重点,着重培养飞手对周围地形、环境及气候条件的预判能力,增强飞手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巡检技能。”白雪松介绍,团队以师带徒方式,严格按照培养计划成功培养出12名熟练飞手,全部取得民航局颁发的AOPA证书。同时,输电运检中心还将这一团队作为了无人机的人才培养基地,把每年的新进大学生都吸收到团队中,实现持续发展。

团队成员日渐成熟,对无人机应用也不断深化。去年,团队利用无人机对跨高铁、高速等重要输电线路的重点、难点杆塔区段进行巡视,节约人力支出400余万元。

以赛促练检验实力

202011月初,由无锡市劳动局主办的无锡市职业技能竞赛(输电线路专业)在马山培训中心展开,全市近百名选手报名参赛。以赛促练,是检验无人机团队整体实力的好机会。为此,团队也派出多名好手参赛。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30名选手脱颖而出参加决赛。“杆塔精细化巡检和对地侦查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过障碍物穿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参赛选手许华栋介绍。决赛现场,不时有无人机发生摔机,但无人机团队的队员们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最终一举夺魁:无人机柔性团队斩下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许华栋、张明晖则包揽个人赛前二名,被授予无锡市劳动技术能手称号。

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赛取得的骄人成绩离不开日常的刻苦钻研。在平时工作中,成员们把每一次巡检都当作一场考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精准而迅速地完成各项巡检任务。在每日的飞行工作完成后,团队还要对所拍照片上的缺陷进行研讨分析,总结共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订飞行计划。在每周固定的学习活动中,成员们第一时间学习无人机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在团队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性循环。

2021年,无人机柔性团队将重点发展线路红外测温业务,结合无人机航母、激光雷达测绘、缺陷识别系统等新装备和新技术,将无人机在输电线路方面的运用推向一个新高度,为电网安全运行持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