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泰州供电公司:以数字引擎驱动电网转型
12月初,在建设中的常(州)泰(兴)长江大桥北接线工程现场,国网泰州供电公司应用搭载三维激光雷达设备的无人机,先后完成了500千伏泰斗线等4条线路共20个区段的地形、地貌等信息扫描采集,形成了厘米级精度的三维点云地图,并同步共享至地方规划部门。这是电网数字孪生技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深化应用。
近年来,泰州供电公司以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契机,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深度开发、系统集成、孵化创新成果,智慧运检新体系、智慧服务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电力天眼”立体化
2月20日,当无人机巡检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内的硕世生物有限公司10千伏医开线时,识别出了一处进线电缆接头处的温度异常超高,随即将这一故障信息通过5G网络上传到管控平台。
在全国防疫保卫战打响之际,中国医药城内的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支援抗疫一线需求,电力保障必须万无一失。平台对隐患判别处理确认后,迅速派发工单到运维人员手持终端上,以便及时开展带电消缺处理。
“电力天眼”无远弗届。从配、用电环节5G通信及北斗精准定位的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出发,泰州供电公司通过加装可视设备、无人机自主巡检、缺陷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结合后台分析判断环境感知平台,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的“电力天眼”,实现了输、配、变在役设备的隐患智能识别。
“同时,我们建立了设备缺陷专家库,先后纳入72种典型缺陷,供无人机进行缺陷识别学习。”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泰州供电公司运检专职戴永东介绍。该公司还以深度学习和智能算法,搭建设备状态模型,结合电网负荷变化,推演设备状态和发展态势,制定差异化设备巡检方案。
在试点基础上,5月以来,泰州供电公司扩大“电力天眼”建设范围,覆盖至400伏至1000千伏各电压等级设备,全面保障电网安全运行。8月27日,泰州一市民在110千伏新洲线21号塔下钓鱼,带测距的电网可视化装置自动识别钓杆加线上甩距离小于安全距离,于是自动拍照、上传、告警,辅助电网运维人员及时劝离了钓者。
“数字孪生”会说话
11月24日,泰州市城建单位在老街地区为5G通讯铁塔进行打桩施工,突然被城市电网维护人员紧急“叫停”,告知施工人员“要打到电缆了”。
原来,在打桩机步步深入之时,10千伏城隍线电缆音感探头从噪音量预测到可能的外力破坏,地下局部放电试验传感器动作,并通过5G通讯向能源互联网管控平台报警,从而及时阻止了打桩施工,避免了该片区的一场停电事故。
数字孪生是应用于电网管理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集成无人机激光雷达三维扫描等技术,建构地形、地貌、地物等三维模型,再通过机器人、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虚拟映射目标仿真实物。今年,泰州供电公司加快建设全息数字孪生电网平台,截至11月底已完成8座变电站、2580公里输电线路、1123公里配电线路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采集。
“数字能源地图”作为数字孪生电网的延伸应用,也日益成为精准、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
今年11月,长城汽车公司整体移址迁进滨江工业园,在迁管、架线作能源保障时,规划部门要求看到入驻后的新廊道的立体图景。为此,泰州供电通过现场建模加迁址后的数字孪生通道虚拟展现,通过事前精准规划,降低了迁址风险,缩短了迁址工期。
据悉,“数字能源地图”结合电网管理需要,能对电网及相关现场实现立体化“全息”“全景”感知,形成如同孪生一样的活态虚拟数字场景仿真图。泰州供电公司正在依托智慧城市(电网)业务中台,统一数据接口服务,推动供能企业与政府、用户间信息交互,构建信息共享循环,服务社会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