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长220千伏GIL管廊在南通滨江片区投运-东台报业网

国内最长220千伏GIL管廊在南通滨江片区投运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18     日期:2020-12-18 22:28:24
12月16日,目前国内最长的220千伏GIL管廊——南通滨江片区GIL管廊工程投运。工程投运后,除了为滨江片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还将进一步加强滨江土地集约使用,美化南通沿江风貌,为南通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撑。绿色工程:有助沿江生态修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底以来,南通把推进

12月16日,目前国内最长的220千伏GIL管廊——南通滨江片区GIL管廊工程投运。

工程投运后,除了为滨江片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还将进一步加强滨江土地集约使用,美化南通沿江风貌,为南通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绿色工程:有助沿江生态修复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底以来,南通把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作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逐步恢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短短几年间,滨江片区便成为南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作为南通滨江片区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项目,滨江GIL管廊工程将原有4条220千伏高压电力通道由架空杆线,改为距离地面约1.5米的浅埋式地下管廊。

如今,滨江片区上空,原本错综交替的电缆线已经消失,长江天际线一览无余。

“原本我们头顶上都是电线。”南通送变电公司副总经理顾建军指着原先4条线路的所在位置告诉记者,随着线路入地,周边剩余的一些相关设备也将陆续拆除,对南通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起普通电线电缆,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等优点。“工程总长5.3公里,共新建220千伏城西变-临江变双回GIL线路4.36千米,220千伏沙家圩变-临江变双回GIL线路4.97千米,共有5123个成套管件,是目前国内同电压等级下的最长管廊工程。”顾建军介绍。

据了解,传统的固体绝缘电线使用30年左右就会发生老化,需要定期更换,GIL使用寿命是同等级电缆的2倍。“不仅如此,GIL电能传送容量大,绝缘等级水平高,无功补偿需求低,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更符合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顾建军说。

创新工程:攻克诸多施工难题

在管廊入口,一块智能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氧气、六氟化硫等指数数值。管廊内除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数据检测集成系统进行智能管控,巡逻机器人、近百个智能摄像头等也让整个管廊安全系数提升。

作为未来滨江片区主供电线路,滨江GIL管廊工程南起狼山脚下,沿着长江路高架一路向北,直至通吕运河边。管廊建设周期历时10个月,由于靠近高架、濒临长江,地质条件复杂,与供水供气管道比邻,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少难点 。 

巨大的工程量,如何确保开工后客户用电不受影响,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重中之重。

35千伏南小396支水厂线架空线路是为当地水厂供电的线路,管廊开工后,需拆除原先的杆塔,将线路易址重建。项目组多方勘察后,决定利旧平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原有的线路架设到附近空闲的杆塔上。整个迁改工程提前2个月顺利完成,最大限度保证了水厂供电,也缩短了管廊工期。

盛夏7月,管廊工程进入电气安装阶段,新的难题也迎面而来。为贴合城市地形地貌,滨江GIL管廊并非“一直到底”,拐角、上下坡不少。为此,建设方量身定制了拼装设备,并对施工过程中人的行为、物的装填、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技术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以毫米为单位进行微调,保障GIL设备对接的精准度。

运输、吊装、预就位,对接。工程有序进行,10月中下旬,管廊非停电部分主体结构安装完成。11月以来,4条线路陆续送电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