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实现团队化运作-东台报业网

无锡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实现团队化运作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48     日期:2021-01-05 17:58:20
“220千伏惠垄2X47线9号杆B相耐张线夹发热,疑似为接触不良引起。”1月4日,国网无锡供电输电运检中心巡视人员利用无人机对该线路金具进行红外测温时,发现一处发热隐患。为进一步加快智能巡检作业体系建设,无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于2020年初成立无人机柔性团队,将无人机技术用于输电线路本体的精细

“220千伏惠垄2X47线9号杆B相耐张线夹发热,疑似为接触不良引起。”1月4日,国网无锡供电输电运检中心巡视人员利用无人机对该线路金具进行红外测温时,发现一处发热隐患。

为进一步加快智能巡检作业体系建设,无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于2020年初成立无人机柔性团队,将无人机技术用于输电线路本体的精细化巡视、验收、重要交跨巡检等任务,有效提升了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管理水平。

精益化巡检提效率

 “110千伏泾圻泾村线18#-22#双分裂导线间距不足10厘米,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2020年11月2日,团队成员许华栋利用无人机协助确认泾圻泾村线缺陷。在进行人工巡视时,由于在地面上受制于观测距离和角度,容易造成缺陷误判。而通过无人机巡视,能够更加精准判断线路本体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消缺建议。

一年来,无人机柔性团队通过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对输电线路本体开展了立体巡检,并在传统巡视的基础上对线路设备情况进行了精确评估。“无人机巡视,主要是为了消除传统巡视中的盲点,对设备缺陷情况有更加准确的定性。另外,通过一段时间内的照片对比,可以对输电线路的状态情况进行评价,为检修提供决策依据。”团队负责人白雪松说。

2020年,团队累计完成物理杆塔拍摄3800余基,有效照片约16万张,识别线路缺陷1600多处,完成了无锡地区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全部杆塔的精益化巡检,实现了110千伏及以上杆塔图像从无到有的建档工作。

同时,该团队利用无人机替代登杆检查,对跨高铁、高速、重要输电线路的重点杆塔区段进行巡视,在提升巡视效率的基础上,节约人力支出400余万元。

数字化转型挖潜力

当前,在输电线路巡视应用领域,无人机仍存在自主化程度低、应用领域不丰富、数据分析不智能等问题,影响了无人机优势的发挥。2020年,无人机柔性团队通过引入自主巡检、激光雷达、图像智能识别等新技术,加快输电运检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团队已经完成无锡经开区内29条线路、538基杆塔的空间轨迹采集工作,通过无人机移动航母实现重要线路的全自主作业,并利用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设备,对经开区内架空线路进行厘米级的三维建模,对交跨距离、弧垂、导线风偏等数据进行了检测。

以220千伏利西4514线为例,由于该线路长度较长,跨无锡、常州两市,手动进行无人机巡检时,一方面受电池续航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持续作业强度较大。在应用无人机航母后,只需前期完成杆塔的空间轨迹采集工作,就能实现线路的全自主巡检,每天的巡视量由25基升至50基左右,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量。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实现了无人机图像中输电线路缺陷的自主识别,通过完善线路缺陷数据库和算法优化,绝缘子破损/倾斜、金具销钉缺失、杆塔异物、金具锈蚀等常见缺陷的智能识别率达到了95%以上,大大减少了人工鉴别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