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供电公司:十年电力守护,照亮天堑通衢
12月22日,上海铁路局镇江站调度指挥中心主任朱治国向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赠送锦旗,对供电部门攻坚克难保障线路迁改,助力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表示感谢。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全长6.4公里,是连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南延的关键节点工程,对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9年启动可行性研究,到2016年大桥开建、2019年底主桥合龙……历时11年的宏伟工程,镇江供电公司全程守护,让电力之光照亮天堑通衢。

12月11日上午10点10分,从扬州东站首发的G8301次列车从五峰山长江大桥通过,标志着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运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贯通。
镇江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桑磊介绍,建设五峰山大桥,涉及各电压等级线路17条,需要改造的线路长度超过16公里。迁改工程量之大,难度之高,对规划设计、电网安全、优质服务、工程施工各方面能力都是一次严峻考验。
“工程前期,我们主动介入。2017年5月接到迁改申请以来,运检部、经研所、输电室、设计院等部门主动对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规划部门,经过十余次会议讨论及现场查勘,一遍遍优化修改,前后历时5个月,研究制定出最优迁改方案。”桑磊说。
方案敲定,立即与时间赛跑。由于大桥两岸的地质复杂,又密集分布各类工厂,每条线路该如何架设、如何布局等诸多因素,每一项都不允许出现偏差。经过精准测绘、地质勘探、计算绘图、校对审核,项目人员5个月内绘制500多张施工图,为后期大桥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2019年2月15日,35千伏五船线土建进场施工,启动了迁改施工的进程。“我们坚持‘大桥建设优先’和‘停电影响降至最低’两个原则,为降低线路施工对用户的影响,推出了停电方案优化、争取外电支持等一系列举措。”桑磊介绍。
所有线路迁改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是110千伏李沙线的迁改。
高桥镇位于长江北岸,全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由110千伏高桥供电,其两路进线一路是来自镇江的隆高898线,另一路来自扬州的李沙7A2线。而隆高线由于长江深水航道工程建设,跨江段于2018年7月拆除。
镇江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孙奇介绍,“隆高线拆除后,高桥变处于单电源供电的高风险状态,仅有一条10千伏线路与扬州联络,而且是10年前建设的小截面裸导线通道,存在安全隐患。我们紧急将老旧通道拆除,重新建设了2条10千伏联络路线作为‘生命线’。”

2019年5月,随着大桥建设推进,高桥变唯一的电源李沙线也需要停电改迁。如何既保住高桥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又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成为考验供电施工人员的一道难题。
“两条10千伏联络‘生命线’最大能够转供5.5兆瓦的负荷,而高桥变日常负荷有5兆瓦。为争取线路迁改的黄金时间,除医院、学校等基本用户外,必须对高桥镇约4兆瓦负荷的停电。”孙奇说。
2019年5月9日清晨,镇江供电公司成立“停电协调工作组”,20人分成4组深入炼钢厂、船厂、鞋厂,对58户工业专变用户逐户停电宣贯,耐心解释、沟通,直到当晚21点,才完成最后一个工业用户停电。
李沙线的迁改需要新立杆塔7基,新建架空及电缆线路3公里,还包括废旧杆塔和导地线的拆除。
一方面,所有杆塔都位于农田中,高桥镇地质条件较差,土壤是沙土,对起重吊装、杆塔组立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线路还多次跨越河流、民房、道路,施工风险很大。另一方面,施工工期紧,镇江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希望,尽快解决制约公路建设进度的因素,只有4天时间开展停电作业。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原定方案停电时间最少也要7天。但是,项目建设的命令,就是我们的使命!”镇江大照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专职施俊华回忆。考虑到李沙线停电对周边企业和居民用电影响很大,他们立刻调整施工方案,加大了施工人员和照明设备的投入,安排至少2个施工班组24小时轮班倒,确保在停电期内零缺陷完成所有工作。
“2019年5月28日施工开始,项目部督查人员吃住在一线,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最终如期完成了任务,打赢了这场攻坚战。”施俊华说。